據(jù)中國之聲《央廣新聞》報道,在沙特等海外產油國的帶領下,石油輸出國組織(OPEC)本周四放棄了減產保價,原油市場迎來一場痛苦的廝殺。俄羅斯作為高度依賴原油出口收入的國家,受到的沖擊將會首當其沖。俄盧布周五暴跌,兌美元匯率盤中下跌3.5%。
國際原油價格從今年6月的高點到目前為止已經下跌了將近40%,負面影響從能源公司、行業(yè)傳遍至原油輸出國的貨幣乃至整個財政預算。周四和周五兩天,油價累計跌幅將近10%,俄羅斯盧布周五暴跌。在紐約外匯市場,盧布兌美元匯率盤中下跌了3.5%,至一美元兌換50.4085盧布。油價下跌給俄羅斯帶來的損失更甚于歐美的制裁。俄羅斯財長周一在莫斯科的論壇上表示:因為歐美制裁,我們每年損失大約400億美元,而由于油價暴跌了30%,我們每年的損失在900億到1000億美元。
這輪原油價格下跌對俄羅斯還有哪些影響?價格下跌的原因到底是什么,有沒有政治因素在里面?中國國際廣播電臺駐俄羅斯記者曹勝濟:俄羅斯的財政收入將近一半來自石油和天然氣等能源領域,所以石油價格的下跌對俄羅斯的影響還是很大的,俄羅斯經濟合作發(fā)展組織日前預測稱因為油價持續(xù)下跌,俄羅斯的2015年的GDP可能為零,但是根據(jù)俄聯(lián)邦銀行計算,如果原油價格維持在90元一桶2015年俄羅斯的財政收入價格將減少12%。如果低至80美元,那么俄羅斯經濟將陷入困境。對于原油價格下跌的原因,俄羅斯總理普京認為,國際原油下跌的背后是一系列國家政策,石油價格不是以市場為基準,而是摻雜了很多國家的政治因素。不過普京表示,由于主要石油出口國都是按照80-95美元的油價制定預算,所以石油價格下跌也會讓制造陰謀的人受到損失。但目前還沒有證據(jù)表明原油價格下跌是某些國家操控的結果,也有專家認為石油價格下跌的原因是世界經濟增速放緩,尤其是中國經濟,加上美國頁巖油和加拿大油砂油大量進入市場,導致供需關系出現(xiàn)不平衡所致。
俄羅斯能源部部長亞歷山大·諾瓦克28號表示,俄羅斯各公司不打算在2015年減少石油開采,俄羅斯石油天然氣公司總裁謝欽接受采訪時也證實,公司可以從容應對石油價格變化和市場供需關系,公司不會減產。俄羅斯決定不減產其實也是不得已而為之,在OPEC內部各成員國因為本國對能源的依賴程度不同,意見并不統(tǒng)一。任何國家單方面減產都不會對石油價格造成影響,而OPEC成員國即使決定減產保價,也需要美國、加拿大合作才行。更何況沙特阿拉伯堅決不肯減產,在這個時候,俄羅斯單方面減產不但不會讓油價回升,還會導致自己的石油收入降低,市場份額減少,所以必須硬抗到底。
雖然現(xiàn)在的油價已經嚴重影響了俄羅斯的財政收入,但開采石油還是有利潤的,如果油價繼續(xù)下跌,可能美國就會賠本開采石油了,這也是沙特和俄羅斯表示不減產的原因之一。所以說油價暴跌對于俄羅斯來說是把雙刃劍,一方面導致本國財政拮據(jù)經濟陷入困境,另一個方面油價也將會打擊美國和加拿大的非常規(guī)采油,而這正是兩國近期的主要經濟增長點。現(xiàn)在俄羅斯沒有辦法讓油價上升,所以使出了互殘這一招數(shù)。專家認為這一輪石油大戰(zhàn)是OPEC、美國和俄羅斯的三國大戰(zhàn),而且已經是比較誰更能抗損的互殘大戰(zhàn),而中國雖然石油生產量很大,居世界第四位。但更是石油消耗大國,所以對中國經濟來說,還是利大于弊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