截至12月23日,國內主要港口進口大豆平均分銷價格為3400元/噸,與12月初相比下跌290元/噸,跌幅8%。下跌的主要原因是,12月份進口美國大豆成本年內最低,平均在3350~3400元/噸,雖然美豆期貨高位震蕩,但是升水、運費下跌,完全抵消了美豆上漲幅度,進口大豆成本反而略有降低。筆者認為,熊市末期下跌空間有限,耐心等待利多消息,底部震蕩伺機上漲。
明年2月到港量有所下降
2014年10~11月份合計進口大豆1013萬噸,比上年同期減少9萬噸,減幅0.8%。海關數(shù)據(jù)顯示,根據(jù)采購及裝運進度計算,12月份我國大豆到港在780萬噸左右。如果實現(xiàn)預期,10~12月份大豆進口應高于上年同期數(shù)量,明年1月或有所下降,但仍將保持在700萬~720萬噸,明年2月份大豆到港將降至500萬噸水平。
明年2月進口成本3430元/噸
截至12月23日,美盤期貨1月合約收盤1038美分/蒲式耳,對應的是12月船期,明年1月份到港,美國進口大豆理論成本=[(1038美分/蒲式耳+升水90美分/蒲式耳)×0.36744+海運費32.35美元/噸]×增值稅1.03×關稅1.13×匯率6.2+港雜費100元/噸=3324元/噸。
據(jù)筆者測算,12月份進口大豆成本為3350~3400元/噸,均值3375元/噸,明年1月份進口大豆平均成本在3500元/噸左右,僅比12月份進口成本增加100~150元/噸,漲幅2.9%~4.4%。明年2月份進口大豆:美國1月船期、2月到港的進口大豆平均成本為3430元/噸,比1月份降低70元/噸;明年3月份進口大豆:美國2月船期、3月到港的進口大豆平均成本為3393元/噸,比2月份降低37元/噸;明年4月份進口大豆:南美3月船期、4月份到港的進口大豆平均成本為3350元/噸,比3月份進口美國大豆平均成本降低43元/噸。
壓榨明年1月進口大豆虧損
目前,沿海地區(qū)豆粕平均價格為3240元/噸,豆油平均價格5660元/噸,壓榨利潤=豆油價格5660元/噸×18.5%+豆粕價格3240元/噸×78%-分銷大豆價格3400元/噸-加工費120元/噸=利潤54.3元/噸,按明年1月進口成本3500元/噸計算,則虧損45.7元/噸。
由于當前油廠壓榨分銷大豆是有利潤的,而壓榨明年1月份進口大豆是虧損的,虧損的油廠會想盡一切辦法提高下游產品價格,來減少虧損,但是又提高了油廠壓榨分銷大豆的利潤,所以說,壓榨分銷大豆的工廠,不會惡意打壓分銷大豆的價格。
現(xiàn)貨分銷大豆下跌空間不大
就進口成本而言,明年1月份美豆進口成本高出目前分銷大豆價格100元/噸,明年2月份美豆進口成本高出目前分銷大豆價格30元/噸,與明年3月份美豆進口成本基本持平,但是低于明年4月份的南美豆進口成本50元/噸。
由于5月份前南美進口大豆數(shù)量較小,影響不大,除非出現(xiàn)重大疫情禽流感、融資大豆,分銷大豆還有少量的下跌空間,更多的是底部震蕩。
現(xiàn)貨分銷大豆下跌空間不大,建議貿易商分批買入,等待價格上漲。
而期貨還有一定下跌空間,預計在950美分/蒲式耳下跌結束,屆時進口成本在3000~3100元/噸,建議有進口經營權的企業(yè),分批買入,這個地方價格相對較低,非常具有投資價值,但是獲利慢,風險非常??;價格相對較高的時候,獲利快,風險非常大,稍有不慎,就會導致大幅度虧損,孰輕孰重自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