據寧波、廣東等地棉紗貿易企業(yè)反饋,近一周多來沿海地區(qū)織布廠、中間商對10/11/12月船期及保稅巴基斯坦、印度、越南紗等產地棉紗的詢價、簽約持續(xù)升溫,不僅C20S-C40S中高配包漂紗成交反彈的勢頭延續(xù),巴基斯坦8S-16S賽絡紡紗終于“峰回路轉,量價雙升”;但OE紗(含保稅、清關)回暖的起色仍不大,廣東市場C32及C40S針織紗需求明顯低于預期。
紹興、青島等地織布廠及中間商表示,近期造成外盤美金報價印巴紗、越南紗等“量價”雙雙觸底反彈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幾個:一是人民幣大幅升值,進口棉花棉紗等成本快速下滑,外紗競爭力提高。9月16日上午,在岸、離岸人民幣匯率雙雙一度升破6.77關口,升值至2019年5月9日以來最高,可謂氣勢如虹;二是針對部分美歐服裝品牌商、零售商禁用新疆棉花、棉紗線、棉制品,一些外向型企業(yè)、紡服代加工商為規(guī)避接單風險,不得不采用進口棉紗替代新疆紗;三是目前國產C32S及以下支數棉紗的配棉主要是國儲棉、地產棉及低等級低品質外棉,相較進口紗既不能包漂,紗線強力、棉結個數等指標也處于劣勢,印巴、越南等中低支紗的品質偏強;四是目前下游服裝、零售、外貿等消費終端很不給力,1-3個月帳期非常普遍,布廠為了盤活資金、維持運轉,采用L/C 90天提前鎖定棉紗貨源及成本,利于接單、安排生產。
從調查來看,9月份以來抵港、交貨、入保稅庫的40S及以上支數棉紗數量較6、7月份增長,產地以印度、越南、中亞(主要是烏茲別克斯坦)、印尼為主,且配棉等級較高、紗線各項指標較好;再加上ICE棉花期貨主力合約再次上破66美分/磅、國內市場高支普梳和精梳紗出貨相對順暢,因此紗廠、貿易商報價比較堅挺、偏強,賣方主動讓利、降價的空間不大。
江浙等地貿易企業(yè)估算,截至9月下旬前,中國各主港外紗庫存雖有所下降,但并不非常明顯,預計保稅+非保稅的總量仍在13-14萬噸,集中在寧波、青島、廣州、張家港、上海等港口。